在国内芯片领域,上海拥有较为完整的芯片产业链,还拥有强大的资金优势和科研优势,这都决定了上海必然成为芯片行业发展的缩影。同时,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布局已久,这一地区必将带领着中国的芯片行业寻求破局之路。

7月24日,在上海校友的帮助和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芯”社会实践上海分队的17名队员顺利抵沪,并于到达当日开始了调研实践工作。本次调研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浪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光电信息学院辅导员朱玉玲、王玉统筹安排。
在一天半的行程中,上海分队兵分两路,分别探访了康希通信有限公司、富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在康希通信有限公司,实践队一行与公司的核心管理层进行了细致的访谈。公司的核心团队都是从海外回国创业的精英,他们对于人才有着独到的看法——才学是基础,人品是根本。针对目前国内芯片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公司市场及应用工程总监虞强认为,归根结底,芯片产业也是一项人的工作,尽管目前只是跟跑的阶段,但是也并非那么高深莫测,要发挥出中国工程师人数多以及勤奋的特质,努力追赶。谈到人才培养,公司运营总监李勍作为华科校友,充分肯定了华科人所具备的严谨务实、低调奋进的精神,这一点也让她获益终身。

在上海富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综合业务部总监吴有才、副总高厚新、IP经理林洪周和人事经理高永琴一起接待了“中国芯”上海分队。作为华科校友,三位师兄结合自己长期的工作积累,与队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队员们关于富瀚如何在同类企业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提问,吴有才将经验总结为两点:专注与勤奋。就人才需求方面,高厚新表示,针对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富瀚主要关注能体现求职者基础能力的成绩单。

在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常务理事、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会长沈磊为“中国芯”上海分队就集团构成、研发生产体系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结合个人经历,联系相关专业知识,沈磊教授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综合课”,针对人才及产业相关的提问,他深入浅出,从产学研的角度进行了细致、耐心的回答。

在晶丰明源半导体有限公司,公司的联合刘洁茜向队员们介绍了公司的整体情况,并且提到了公司对于人才最看重的三个方面——心态价值观、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技术部孙顺根就芯片行业现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芯片产业的风险高、见效慢,导致资本不愿投入,另外,人才的培养周期长也是阻碍芯片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在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实践队员们与公司技术研发总监王渊峰、赵璇、陈国华、金杰进行深度访谈,就我国芯片产业与美国的主要差距及原因进行了探讨。王渊峰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流失的问题。陈国华认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研发人员的家国情怀和政府的支持。在芯片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应对芯片产业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为企业“输血”,但他强调,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企业应该摆脱对政策的依赖,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在公司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他认为应该在国内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开拓国内市场,这也是兆芯正在努力的方向。
据悉,上海分队将在上海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走访,陆续前往台积电、展讯、华虹宏力、格科微电子等单位探访。此次调研实践活动,也得到了我校上海校友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