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由东湖高新区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行业校友青年企业家交流会”在武汉光谷隆重举行。大会以“聚光筑梦·创赢未来”为主题,汇聚光电信息行业校友创业者、企业家及专家学者逾80人,共叙校友情谊,共探光电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东湖高新区投资促进局承办活动。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湛毅青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推动光电子技术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她指出,光谷的崛起是一部校地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历史,学校与光谷始终同频共振,构建“校友—高校—地方”创新共同体,形成“创新—转化—再创新”的良性循环,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坚实的力量。
东湖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华科大与光谷同根同源,双方在空间上融为一体、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在文化上和谐共享。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1998年以黄德修教授为代表的华科大众多学者,贡献出“建设中国光谷”的伟大畅想。如今,高德红外、华工科技、锐科激光、帝尔激光、Manus等一批校友企业走出光谷、迈向全球 。
在主旨演讲环节,3位深耕光电信息领域多年的专家围绕光电信息领域创业和新质发展力等主题展开分享。

华工科技党委委员、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以华工激光为例,展现中国企业在激光技术领域的自主突破。他指出,作为中国激光第一股,公司依托激光技术、光联接和传感器三大业务板块,在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国产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公司已实现激光工业软件体系自主可控,2024年高端软件发货超400套,节约成本2200万元,推出全球首发的三维五轴装备、航空发动机打孔设备等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华业天成创始合伙人孙业林提到,AI算力爆发推动光电技术进入指数级增长期,中国光模块市占率突破70%,硅光技术,超高速光传输技术(如1.6Tb/s,3.2Tb/s光模块),光电合封(CPO)技术,突破引领新周期,预计全光网络,甚至光子计算将重构AI基础设施。华业将通过“价值投资+产业赋能”持续助力科技企业跨越成长拐点。通过进一步分析细分行业创业龙头、分享创业家精神,孙业林勉励校友们在光电技术领域继续大有作为。
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向际鹰通过对泛信息处理的底层逻辑分析,认为现在已进入AI后Scaling Law时代。他提出,AI训练需从规模扩张转向数据质量优化,揭示光技术突破路径与量子技术分类重构,强调通过多领域技术融合与工程化创新实现泛信息处理升级,推动通信、计算与智能系统的底层革新。
在青年创业者交流环节,与会者聚焦创业实践、政策建议与学科建设展开讨论。多位校友提出强化校企联合实验室、优化光谷人才引进政策、推动学科交叉培养等建议。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唐江院长在总结致辞中提到,学院将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搭建常态化校友交流平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与资源对接。
活动期间,校友嘉宾重游校园,参观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展厅、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等科研重地,并深入探讨校企合作对接。
作为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的“摇篮”,华中科技大学与光谷始终并肩前行。此次交流会以“光”为媒,以“链”聚力,不仅深化了校友与母校、地方的情感纽带,更为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校地双方将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光电技术引领全球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