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相宜)受我院微波与光电集成系王超老师的邀请,香港城市大学电机工程学系郭永新教授于2025年4月14日下午做客光电信息大讲堂,在光电信息大楼C112会议室作了题为《电磁学赋能智慧医疗:无线能量传输、天线技术、射频芯片、和无线感知的最新进展》(Electromagnetics Enabling Smart Biomedicine: Recent Advances i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Antennas, RF Circuits, and Wireless Sensing)的学术讲座。此次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物理学院等单位的众多老师和学生参加学习。

图1|郭永新教授作题为“电磁学赋能智慧医疗:无线能量传输、天线技术、射频芯片、和无线感知的最新进展”的学术讲座
在大家的热烈欢迎中,王超老师隆重介绍了本期光电信息大讲堂的嘉宾郭永新教授。郭永新教授是射频芯片和天线领域的资深专家,在无线传能和无线感知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郭教授首先从无线输能方案讲起,介绍了该技术延长无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促进设备小型化的关键作用。然后,郭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先进天线技术在健康检测和诊疗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紧接着,郭教授向师生们生动地展示了基于雷达的无接触式无线感知系统演示demo,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永新教授是一位在射频芯片、无线传能和无线感知领域非常资深的教授,在国际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600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郭永新教授的报告图文并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不仅以多种无线传能方案为例,对整个传能系统的设计与测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以物联网、生物医疗等热点研究方向为背景,对无线医疗设备的未来应用开发进行了展望,激发了在座老师和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图2|郭永新教授介绍毫米波集成电路芯片建模、测试与设计
在报告的交流互动环节,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与郭教授就射频芯片设计领域的技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集成电路学院的杨晓非教授向郭教授就无线医疗设备检测跌倒的落地问题进行了请教,郭老师从成本和探测准确性的角度对家用场景下设备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深受启发。最后,本期光电信息大讲堂在师生们的合影中圆满结束。

图3|杨晓非教授与郭永新教授就基于雷达的无线检测跌倒的落地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图4|郭永新教授与参会师生们合影留念
郭永新,香港城市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2022年荣获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首届杰出校友奖,IEEE天线传播协会2022-2024年度杰出讲师,2020年荣获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协会(MTT-S)国际最佳论文Tatsuo Itoh奖。IEEE医药和生物学中的电磁、射频和微波汇刊(IEEE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s, RF and Microwave in Medicine and Biology)总编辑 (Editor-in-Chief)。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共同主席。已经出版2本专著,并在国际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美国专利授权两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项,以及60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已经受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已经指导了26名博士毕业生,并指导了110多名研究人员、访问博士生和访问学者。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一代通讯技术、物联网和生物医疗的射频芯片、天线、封装、无线输能和无线感知等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