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见习记者 石峻杨 何有强
2012年10月8日,《Journal of Applied phsics》科研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石墨烯研究的英语论文,从理论到演算到模拟论证了石墨烯的导电可实用性。意外的是,在这本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专业前沿学术论文的,却是一名大学生——光电学院学生赵洪鹏,他也是2012年启明学院“科学研究之星”获得者。
从电工基地的航空飞豹杯机器人大赛到基于磁耦合共振的无线供电系统创新项目,从智能交通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到国际核心期刊论文,赵洪鹏从未停止过在科研道路上的探索。
2009年,赵洪鹏来到华中大,带着一丝丝茫然和对科研的浓厚热爱,他“一口气”加入了年级、院系以及学校的科创部门。品学兼优的他,又担负起了班长的职责,课余也会去电工基地参加电子方面的学习与实践。
大二的一年,出于个人意愿及家人考虑,赵洪鹏决定出国深造。于是,他将整整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GRE的学习上面,展开了与单词之间的拉力赛。
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赵洪鹏的出国愿望并没能实现,当时的赵洪鹏以为“前一年的心血都付之东流”,却不知晓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长达一年的大二英语词汇铺垫将给予他科研莫大的帮助。
2012年初,CCMS团队的队员共同商讨赵洪鹏所提出的“前沿、有价值、且不是别人探讨过的”论文的具体方向。此时,他才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不狭隘,才能了解到科技的最新动态。”然而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读”字,成为了广大队员的“老大难”。
“队友都说科技前沿的英语论文,词汇生僻又难懂,全篇看下来,到处都是疑难点。”赵洪鹏接手看了看资料,一眼扫过去,便发现基本上没有不懂的词汇,一路读下来都是顺通无阻。那时他才暗自惊醒:这或许就是因为当时学习GRE词汇时的无心插柳”。
在阅读上百篇论文后,赵洪鹏最终为CCMS团队确立了“研讨石墨烯”的具体航标,“很多人仅仅知道爱迪生说的百分之99的汗水很重要,但他们忽略了后面的更关键的一句,百分之1的灵感更重要!因为A idea can change the world。”注重idea,并且注重a good idea的赵红鹏便带领CCMS团结努力的开始向这一目标迈进。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很难体验到从基础计算到电脑模拟再到论文出版的艰辛,但赵洪鹏却是深有感触。“早上七点多起床,凌晨三点多才睡”渐渐成为了他大三生活的常态,“什么都只能靠自己,什么都是全新与未知的,自主与创新再重要不过了。”回忆起刚进校的时候,参加了许多学生工作,赵洪鹏感触最深的就是‘时间调配’四个字,也懂得了如何快速在学习与活动之间转换角色,合理安排时间,“正是这种高效率,才让我坚持到最后”。
在ccms团队的队长徐微看来,赵洪鹏“能力强,英语功底好,敢于奉献”。为了建模,可以经常性熬夜到一两点。为了完善最后的发稿,更是一个暑假没有回家。“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东北人,豪爽而不失细致。”有一次,由于基本数据弄错了,赵洪鹏在电脑上模拟了无数次,结果却明显错误,石墨烯的碳原子飞出去了。但是他仍没有放弃,一遍一遍地重复检验和修改,终于得出了正确结果。
从二月定标到七月出稿,赵洪鹏终于“酝酿”出自己的科研硕果:电脑模拟成功,论文如期出炉。然而前面仍有一个十字路口等待他和他的团队选择:冒着文章石沉大海,半年一年甚至多年仍杳无音讯的风险投稿到世界著名杂志或者发表到一些小杂刊坐享成果。
他选择了前者,于是将论文寄到了《Journal of Applied phsics》杂志社。“一般情况下,论文寄出,将会被放置半年以上,才会被阅读。还会面临‘小退和大退’的风险,即修稿和退稿的惨境”。带着忐忑的心理,一月、两月渐渐过去了。直到九月五日,赵洪鹏意外的得知文章“直接录用”了,“当时觉得很兴奋也很幸运”。
如今,淡去了当日获讯时的激动,赵洪鹏又重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科研项目中,他希望自己能积淀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在科研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赵洪鹏这样告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