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的指针回到上个世纪,你就会看到三尺讲台上指点江山的他,你就会看到实验室里笔耕不辍的他。他是一名默默无闻却又出类拔萃的华中大教授。有了他,有了他所带领的专家团队,才有了如今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腾飞。蓝信钜,几十年的教学路,几十载的激光情。
“把华工的激光做出水平!”
“激光在当时是新兴产业,咱们的老校长朱九思深谋远虑,对激光建设非常重视。”朱校长的支持,同仁的配合,激光研究组,激光专业,一步一脚印,汗水凝集的硕果,就体现在华中大激光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一马当先。从肩负起激光研究组组长的重任开始,“激光”就成了蓝教授教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冲到教学第一线!”
“当时就一个想法,就是要投入教学第一线的工作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蓝教授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教育事业,而这句话,正是蓝教授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上一节课,就要明确这节课的目的,就要真真正正解决一个问题。”计划周密、有的放矢的课堂,让学生好评如潮。
“工作辛苦点没什么,只要学生满意,就是一件让人非常愉快的事情。”满满的幸福感在教授的脸上绽放着。几十年的教育生涯,芝兰绕阶,桃李满园自然是少不了的。在蓝教授的教育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教育工作者,企业管理者逐渐成长起来,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一定要编出一本好教材”
1971,那个全国各高校激光专业刚刚起步的年代,教材问题成了令各高校一筹莫展的“哥德巴赫猜想。”教育部联合电子工业部,将《激光技术》的编写任务,交给了华中工学院。蓝教授又带领他的小组踏上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教材编写之路。英美专业报刊,杂志就是陪伴蓝教授度过日日夜夜的精神伴侣。“当时就一个信念,一定要为学生编出一本好教材!”
“编写教材要跟得上时代步伐,推陈出新,陈言务去。还要以基础为主,重点突出,便于教学。”教授对教材的准确定义与了解,注定了这本凝集了蓝教授团队汗水与心血的“秘笈”未来的风行之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一版,科技出版社的主动邀约,乃至2006年法兰克福图书展览会上世界第三大科技出版集团—英国Taloy﹠Francis出版集团的慧眼识珠,蓝信钜教授主编的《激光技术》,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激光专业的必备教材。
“科技一定要与企业联合”
蓝教授的足迹并没有止步华中大,湖北省激光学会理事长的荣誉,同样属于他。多年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非但没有僵化蓝教授的思维,反而让他拥有了高瞻远瞩的眼界。率先打破学术界封闭独立的界限,联合企业,获得支持,提高素质,共同进步。武汉“中国光谷”的荣誉,也与蓝教授领导的激光学会有莫大的联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退休本应颐养天年的教授,却又肩负起“教学顾问组”组长的重任,东九教学楼的窗前,东十二教学楼的桌旁,教授再一次见证了华中大的四季。春意盎然的玉兰,炎热难耐的酷暑,七月流火的初秋,雨水淅沥的晚冬。“我们这些老教师,应该把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共同完成好教学工作。”言副其实,一生贡献给教育事业的蓝教授,不求桃李遍天下,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就是他最大的慰藉。
一生为激光,一生为教育。蓝教授用几十年的付出,为当代华中大学子树立了榜样。一名合格的华中大人,当如此。(采访:谭紫晗、石月 文: 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