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校报讯(记者张雯怡)4月以来,光电信息国家试点学院新一轮新进教师公开遴选的6名年轻学者正在办理引进手续。
优秀人才从哪里来,优秀人才怎么选?这是学院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光电信息学院一位教授说,以前很多课题组和团队负责人,都习惯推荐和选留自己培养的博士,“这样选人也能选才,但缺乏比较鉴别,没办法多中选好、好中选优”。“这也使得教师队伍学术方向和风格过于趋同,不利于活跃学术气氛和鼓励创新”。
能否探索新进教师的公开遴选机制,跳出校内选才的局限性,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让校内外、国内外优秀人才同台竞争?学院领导班子意识到,如果一个教师岗位,能够有三五个甚至十多个国内外优秀人才来竞争,那无疑将形成众马赛马、伯乐相马的可喜局面。
试点学院改革,给了学院领导班子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师资选拔机制的契机和勇气。2012年11月,光电信息学院制定了《新进教师选拔标准及考核流程》,设计了公开遴选程序,包括个人申报、资格审查、同行学术通讯评议、教授委员会综合考评、学术委员会讨论票决、学院聘任组讨论、党政联席会决定、上报学校审批等8个环节。
2013年下半年,学院启动了新一轮新进教师公开遴选。学院在人事处、学院网站发布招聘公告,并向全院教职工和部分海外校友发送电子邮件。2013年11月,学院收到了24名海内外青年学者的申报材料,通过资格审查,21人进入了选拔视野。11月底,学院将21名应聘者的有关资料发给了11位国内外的学术同行,让伯乐们来“相马”。
11位学术同行对应聘者的学习工作简历、代表性学术成果、发展潜力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给出了“优先推荐”“一般推荐”或“不予推荐”的推荐意见。排在前7名者进入了学院教授会的面试答辩程序,最终6人通过学院遴选,并上报学校人事处。
学院院长张新亮说:“在同行通讯评议环节,打分都是业内的专家学者,分数和排名都是公开的。真是人才就用实力说话。”
杨涛,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学习期间就在专业领域顶级期刊MTT等发表了7篇高水平论文,总引用数已经超过200余次,独立承担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基金项目、工程研究项目。在他先前的人生轨迹中,似乎看不到与华中科技大学的交集。然而在2013年年底的招聘中,同行学术评议排名第一的他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
目前,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从事光集成器件研究的司马朝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硅基光电子学领域研究的王旭、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光电集成芯片研究的毕晓君等一流高校毕业的博士,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从事微纳电子集成研究近十年的余洪斌博士都在办理引进手续。
“学院新进教师公开遴选只是开了个头,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探索。”张新亮说。学院已向人事处申请试点,下一步将在国外媒体、高校BBS或驻外领馆网站上发布招聘公告,广纳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