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光电信息学院78岁的退休教授董守荣老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特别是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勇于突破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多出快出创新成果,多出快出创新人才的讲话后,董守荣教授深受鼓舞。联想到6月5日,他刚刚参加完光电信息学院合院2周年座谈会,董守荣教授心情久久难以平静。6月9日当天,他奋笔疾书,以《我对学院建设提几点建议》为题,写下了7页纸的建议书。
6月10日,董守荣教授将建议书交到了学院办公室,并让办公室人员转交学院张新亮院长和刘继文书记。在这份大约2000多字的建议书中,董守荣教授对学院课程建设、学分制、学生科研、学院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董守荣教授建议,要建立“课程建设档案制”。他提出,各门课程特别是重要课程,要设立“课程建设档案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包括教学文件类资料、教学过程类资料。课程负责人要负责将每位教师的授课心得、奖、惩、对学生的评价、课程档案及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料及时归档,统一保管在学院资料室,供教师、学生借鉴、参改。
董守荣教授建议,要完善学分制。他提出,课程设置要多样化,让教师、学生有多样选择,特别是选修课,可以是原理基础性的;可以是技术技能性的;可以是前瞻性的;也可以是探索争论性的。课程与学院发展的大方向要吻合,课程不实行终生制,好的可以增加学分数,不好的可以减学分甚至取消。选修课程及讲座实行教师、学生双方互选,教学指导委员会监督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所开课程及学分数供教师选择,教师报名要上的课程或讲座,教学指导委员会最后确定课程授课老师。要实现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及讲座。选修课程及讲座考核标准与学生学分数及学生数、学生课堂评估、学院随堂听课相关。
董守荣教授建议,要探索学生参与科研的实现方式。他提出,要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与能力,提升整个学院学术氛围。由学院筹集“学生科研基金”,成立“学生科研委员会”。学生科研委员会宗旨是组织、管理、评估学生的科研成果、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科研课题来源由教师提供、学生申请提供。提供课题的老师给予加分。学生科研的内容与实验课内容一样,做出成绩,经相关老师认证后,可以免修并给出成绩。
他还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他提出,要对教师、管理人员、领导干部分别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采用打分制进行考核,考核工作人员将结果报给委员会,由委员会与院领导协商决定后,再正式送达考核人员。
董守荣教授说,虽然退休多年,但为了学院越办越好,为了多出快出良才,还是想多说几句话。只要尽己所能为学院提出几点建议,自己无憾亦无悔。
学院张新亮、刘继文等院领导收到信后,认真浏览学习,并受到了启发。他们非常感谢退休老教师对学院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们表示,将借助试点学院改革契机,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多培养拔尖人才,以不辜负老教师的期望,使学院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