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20日,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召开了暑期学科建设研讨会。我校学科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仲宇,武汉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丽萍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学院党政班子、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系(中心)负责人、教职工代表、退休教师代表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19日上午,校学科建设办常务副主任赵仲宇首先作了题为《学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及对院系学科建设的要求》的专题报告。她介绍了学校关于学科建设的有关改革思路,其中包括完善促进学科内涵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完善以学科建设要素为重点的常态投入机制,基于学科绩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等等。赵主任分析了我院光学工程及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提升学术国际影响力,提高人均科研经费,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多出教学成果等建议。她鼓励光电信息学院带头开展国际诊断评估,关注校内学科评估及学科发展状态监测数据。她建议学院和教师都要关注ESI数据库,从中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及有关研究动态。
武汉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丽萍作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报告。王丽萍介绍了武汉大学新一轮综合体制改革及推进重点学科的举措和思路。在学科建设方面,武大树立“大学科”理念,鼓励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及推动传动学科转型。武大建立了重点学科建设资源配置与绩效管理办法,探索了质量与绩效并重的竞争性资源配置模式。武大以改革为主线,全面创新学科规划,积极推进学科国际评估,在有的单位对所有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科贡献进行国际评估。
新加盟我院的“”臧剑锋教授作了《多功能软活性材料的研究》的专题报告,汇报了软材料研究的国际前沿动态,及其在该领域开展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19日下午,张新亮院长就学院学科发展现状作了主题报告。他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与光学工程的2012年学科评估的结果,就学科建设的差距、任务和目标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我院学科建设,在科研获奖、人均科研经费、教学成果奖、教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专利申请与成果转化方面与其他排名靠前或相同的高校差距较大,必须引起重视。张院长就2014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的光学和光电子快速行动委员会的报告提出了建议。他还根据美国DARPA关于信息微系统技术发展的预测对未来的微系统技术进行了展望。
学科研讨会上,我院8个系(中心)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单位学科建设发展规划。雷鑑铭、周文利、龚荣洲、姜胜林、秦应雄、陈培峰、傅松年、郝永德等老师在会上就各自单位学科的现有基础、研究发展方向、平台建设规划做了专题报告。
20日上午,会议分3个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人员对学院今后的学科建设规划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大家献计献策,对我院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发展重点、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大会总结阶段,小组教师代表孙华军、吴国安、柯昌剑分别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凝练有突出特色的科研方向,重视在岗人员的能力发挥,培养领军人物,紧跟产业界对实验及教学进行资源整合;二是加大公共平台共享的力度,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三是对学科评估的指标出台鼓励性的政策,鼓励教师编写教材、报奖及参与专利转让;四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培养,关注优秀学生和教授的交流,个性化处理选修课等。
张新亮院长结合与会人员的发言,提出了加强我院学科建设的5点意见。一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紧密结合;二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既注重现有人才培养,也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三是学院辅助教材的规划并奖励申报;四是把握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方向,加强学科资源整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五是客观看待学科评估的科学性,以评促建。
党委书记刘继文进行了补充发言。他认为,通过两年多的并院融合,学院以及各个系在学科方向凝练、人才队伍汇聚、学术资源配置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通过试点学院改革及政策引导,教师们更加关注教书育人质量及科研质量提升,学院学科发展处于较好的态势。他表示,学院将在此次学科研讨会基础上,研究制定全院学科建设规划,通过落实学科建设责任制,加大人财物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科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