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集成卓越1401班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课程研讨总结汇报
2014年11月29日早晨的暴雨并不能冷却集成卓越1401班同学们的热情。上午8时,全班同学准时出现在南五楼613会议室,准备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课的结课展示。
本次新生研讨课的名称是《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 是启明学院推出的一个全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深入研究,科学的逻辑思辨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科学研究能力,是本校为启明班学生在未来能够投身于科研实践提供的机会,也是同学们当下研究水平的一个初步展示。
8时30分,邹雪城、刘政林、胡昱、雷鑑铭和邹志革五位老师走进教室,课程展示汇报正式开始。
在五位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十个小组经过了五个星期的研讨,在智能城市、智能汽车、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等课题中做出了大胆而富有建设性的尝试与研究,提出了自己虽不成熟但却充满创新意识的观点与设想。
在智能城市这一课题中,两个小组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应用领域作出了极具想象力的设想。
在“智能汽车离我们有多远”这一课题中,两个小组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缺什么”这一课题中,两个小组均提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并大胆地指出当前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实践课程不足的缺陷,引起老师们的高度关注。在“物联网的应用及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一课题中,两个小组分别沿着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组深入探讨了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检测血液成分的可行性,以大量专业知识得到了教授们的认同;另一组广泛地列举出智能家居在物联网的大背景下能够有怎样丰富多彩的应用,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智能化的生活图景。在“下一代WLAN技术”课题中,两个小组充分探讨了WLAN与蜂窝网络相结合的WLAN技术,让同学们了解到最前沿的动态。
听取了各小组的汇报后,教授们点评了自己指导的两个小组的表现,并对同学们探求知识的热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建议同学们要在今后的四年里始终保持着如大一 一般的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望、对新事物的敢于尝试和对一切的创新性思维,要保持“做技术是一件很酷的事”的信念,不仅学好每一门功课,更要积极地投入到创新与实践中去。胡昱教授还向同学们提出了研究问题的五步循环法,即:发现问题——抽象为经典问题——寻找方法——实验与研究——调整思路和方法——又发现问题。这样的方法让刚刚涉足科学研究的同学们深受启发。
而同学们普遍表示在这次新生研讨课中他们进一步锻炼了思辨、讨论与交流能力和PPT制作技巧,尤为欣喜的是大家增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同学们表示,“在这样一次研究、讨论、做PPT、最终展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还学会了团队合作。”
经过了为期五周的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课,同学们不仅在各自研究的课题上、更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收获颇丰。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将在这门课上学到的方法和知识运用在今后的学习和科创中,迎接更加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是更加精彩的明天。(作者:集成卓越1401班:赵宏拓、李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