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下午4时,受我院付松年教授邀请,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王庶民教授来我院做题为“化合物半导体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Compound Semiconductor, I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的学术报告。
报告首先简要回顾了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展历史,对化合物半导体的概念及制作做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重点描述了化合物半导体对于基础物理学和现代器件的影响,如超晶格(superlattice)的概念、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调制掺杂(modulation doping)的概念、分数量子霍尔效应(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的发现等;简要介绍了半导体器件的历史及其对于光纤通信与数据中心、高效能源、红外成像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基于王教授课题组目前在该方向的部分研究实例,从功能、可持续性、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对于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展望。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针对报告内容与王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王庶民,1985年和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瑞典哥德堡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自1994年起在瑞典Chalmers理工大学工作,历任研究助理、实验室主任、高级讲师等职位,1999年提升为副教授,2008年获得Chalmers理工大学正教授职位。2012年入选国家“”,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作,现任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欧盟第七框架COST Action MP1204执委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SPIE协会会员,欧洲材料协会(E-MRS)会员。长期从事III-V族半导体异质结和纳米结构材料及其与Si基单片集成、石墨烯、拓扑绝缘体的外延生长、材料物理、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研究,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国际会议报告160余次,其中大会邀请报告30余次,应邀在IBM公司瑞士Ruschlikon实验室等世界著名研发机构和高校作邀请报告30余次,主编英文专著一本,编写英文书籍篇章5章,授权国内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