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2日上午,由我校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牵头承担的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超高速率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工程关键技术与测试方法研究”课题验收会在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成功举行。验收会由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信息处傅耀威副处长主持,验收专家组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余少华院士领衔,包括了清华大学谢世钟教授、北京大学李红滨教授、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祝宁华研究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谢小平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延凤平教授、以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唐雄燕教授级高工等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我校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德明教授和校科发院重大专项办周光勇主任主持会议。

会上,课题负责人光电学院唐明教授汇报了本课题自2013年实施以来任务完成的总体情况,详细介绍了在新型T比特级超高速长距离光发射与解调技术、高性能链路放大技术、光传输链路性能在线监测、光链路损伤高精度多通道补偿技术、性能评估参数与测试方法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向专家组成员现场展示了所搭建的超高速率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平台及相关核心技术和器件。


与会专家全面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唐明教授的工作总结汇报,认真审议了项目各课题总结材料,认为课题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并就研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经专家组成员独立评审和评分,“超高速率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工程关键技术与测试方法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组所提出的相干光传输分布式拉曼放大相位与偏振调制方案,光电融合的可编程OSNR监测技术,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色散估计与时频域同步算法,基于FPGA平台的实时在线验证以及多芯光纤空分复用传输技术有创新性。

本课题参与单位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工信部传输所,总经费3600万元。在各参与单位的密切合作与共同努力下,课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共发表SI/EI检索论文61篇,申请发明专利39件,其中国际PCT专利8件,提交标准文稿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形成新产品1项,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超过30人,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团队所在单位国家级研究基地平台的建设,推动了国家级研究基地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高水平的超高速光传输系统研究的协作平台,提高了我国光通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课题实现了大于30T比特(复合频谱效率44.8b/s/Hz)的大容量高频谱效率传输以及T比特超级信道大于4500km的长距离传输,为主题项目开通武汉到上海1400km的T比特实时传输示范工程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