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日,我院卓越工程师实验班2015级学生10人与启明学院卓越工程师联合实验班共34名师生从武汉天河机场出发,抵达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以下简称曼大),参加为期四周的暑期学校。

图一 光电学院杨晓非副院长送行
抵达曼彻斯特之前,同学们就收到了曼大发来的周密的学习计划,其详尽程度让人不得不赞叹英国人的严谨。来机场接机的曼大暑期课程的负责人Paul Cowell教授亲切的安慰大家,“不要紧张,你们来这里的目的并不是要赢,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在赴曼大的火车上当地人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并聊起曼联球队,其实英国人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拘谨。
这所世界顶尖名校,不知从何说起它的好,似乎哪里都是闪光点,幽静的校园,美丽严肃的Whitworth Hall, 藏书规模全英第三的John Rylands Library,也许刚刚从你身边走过的就是一位诺贝尔得奖者,这才是名校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吧。

图二 启明联合班的同学在曼大校门合影

图三 光电学院的同学在曼大校门合影
第一堂课是Speed Dating,为了更好地组织小班教学和团队实践,同学们会被分为很多小组,每组5人。来自华科的一行人加上从法国、西班牙来的10多个同学,每两个人用英语自由交流互相认识,每一轮限时5分钟,这样的方式充分的考验了学生们用英语自我表达的能力,体验了商业交谈中有效的沟通方式。最后,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了分组,组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专业、年级、性别的同学。晚上同学们在‘Black Dog Ballroom’一起参加了Welcome party,同学们真诚的笑容很快便消融了彼此间的陌生。

图四Speed Dating

图五Welcome Party
课程正式拉开了序幕,曼大材料学院教授Paul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由来自该校商学院、语言学院在内的三位教授分别担任不同辅导课程的任课老师。本周教授们分别对于Culture、Teamwork、New Product Development这三个贯穿整个暑期课程的主题进行了介绍,主要以大课堂形式进行。

图六 教授授课
Paul在授课中常常借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去帮助同学们理解课程内容,比如: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英语口音的不同来说明,虽然同属一个国家、通用一种语言,但是地区之间仍然有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作为语言学教授,Neil严谨而又不失风趣的授课方式独树一帜。他时而风趣幽默、妙语连珠,通过一对一模拟对话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如何用地道的英语与人交流,时而又严谨认真,大到遣词造句、小到标点符号,他都会耐心细致地一一为同学们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教授们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枯燥的课程变得很有意思,他们时不时的抛出一些有趣的话题让大家讨论, “如果为残疾人设计一辆车,需要考虑什么?”“如果你要开一个美发沙龙,前期的费用要考虑哪些方面?”“模拟一个在月球上生存的场景?”这样让人脑洞大开的讨论,往往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增加了师生的互动。

图七 上课讨论
之后,教授们布置了相应的任务:下周三之前完成25篇paper的阅读,周末街头采访路人制作视频周三参加展示,并完成1000字的报告等。后续课程都会围绕这些任务进行专门的分组指导。
曼大第四天,同学们在MediaCity参加了一个团队拓展训练,内容包括障碍跑、攀岩、高空行走等。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不断克服心理恐惧、战胜自我。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保持平和的心态、充分信任自己,这对于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非常重要。在更加自信的同时,相信他人及团队的力量也变得更加重要了。大家纷纷表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考验团队合作的竞技项目。我们不仅付出了更多努力,也收获了多倍快乐。”

图八 拓展活动
曼大暑期学校对待同学们与曼大学生是一视同仁的,每人一间公寓含独立卫浴,4-6人公用一套厨房(提供烤箱,微波炉,电冰箱、炊具和餐具等)。所以大家每天晚上都要自己做饭,对于在国内吃惯了食堂的中国学生们又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同学们学会了自主地进行分工,从购买食材、洗菜切菜到煮饭做菜、刷碗清洁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各司其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终于在万里之遥的英国吃上了美味可口的饭菜,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图九 快乐的聚餐
人们印象中暑期学校总是被等同于游学,在曼大的第一周就让人彻底打破了这种观念。作业,论文,实践。。。一项都不能少。对于曼大来说坚持这样的高标准,也是令来这里的学生能够迅速自我提高的原因之一吧。大家都信心满满,期待他们接下来更优秀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