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上午,受我院雷文副教授邀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研究员姜小明博士在南五楼612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晶体结构基础、解析方法和研究前沿”的学术报告。

在南五楼612学术报告厅,雷文副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我院副院长吕文中教授、“”李德慧教授、郑志平教授、范桂芬副教授、汪小红副教授、陈云天副教授及多个课题组的师生踊跃参加了这次讲座。学术讲座中,姜小明博士首先介绍了有关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然后详细讲解了常规的单晶和多晶粉末XRD的结构解析方法,最后姜小明博士对材料结构研究前沿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讲座结束后,姜小明博士与在座师生进行了进一步的互动,详细解答了X射线Rietveld精修过程、X射线衍射峰拟合过程中唯一性和准确性问题、电子衍射中调制光斑的确定方法,并比较了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中子衍射在晶体结构精确确定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及适用范围,为我们建立材料成分-晶体结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姜小明博士从晶格结构到调制结构、自旋结构、轨道结构和缺陷结构等内容层层深入地讲解,并穿插了一些科研史上的精彩小故事,比如准晶从发现之初投稿受阻到受诺贝尔奖青睐的曲折过程。这些不仅增添了学术报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重要地是增强了我们敢于发现反常实验现象、不教条式的受制于经典理论束缚的信心和决心。最后雷文副教授结合自己近期在具有中心对称晶格结构的低介微波介质陶瓷中发现反常铁电现象而难被广泛认可的切身体会,对姜博士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进行了精彩总结和点评。
报告人简介:
姜小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研究员,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曾在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无机化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铁电、磁性和多铁等极化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和理论计算方面的研究,专注固体材料结构(包括晶体结构、调制结构、缺陷结构、电子轨道结构和磁结构)的实验测试和精修技术,以及材料结构拓扑特征的计算机处理方法。迄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Chem. Mater.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