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体的钙钛矿材料由于低的合成价格,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长的载流子寿命,是很好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但由于稳定性一直不太理想,阻碍了实际的应用。相比于块体钙钛矿,二维层状钙钛矿将有机链插入到了块体钙钛矿中,由于有机链的保护作用,使其具有了更好的稳定性,同时也形成了天然的量子阱结构,诸多的独特性质使二维钙钛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最近,光电信息学院李德慧教授领导的团队分别在《物理化学快报》(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IF=9.353)和《二维材料》(2D Materials, IF=6.937)上发表了关于二维层状钙钛矿研究成果。
该团队的博士后王军和博士生李俊泽提出用溶液合成与化学气相沉积的两步法来制作可控的异质结结构,异质结结构能具有许多单一材料不具备的特点,比如可以调节和控制载流子的传输和复合过程。通过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张俊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光谱和电学测量表征了所合成的异质结结构。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上,题目为“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Two-Dimensional Ruddlesden-Popper-Type Perovskite Heterostructures”(文章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jpclett.7b02843)。在用溶液法合成二维钙钛矿时,有多种不同组份的同系列二维钙钛矿共存的情况,该团队的博士生李俊泽通过机械剥离的方式,将不同相的钙钛矿分离,并利用光学和电学进行了表征。相关成果发表在《二维材料》上,题目为:“Fabrication of Single Phase 2D Homologous Perovskite Microplates by Mechanical Exfoliation”(文章链接: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2053-1583/aaa5d4)。
两项工作为制作二维钙钛矿异质结和提纯二维钙钛矿提供了新的方法,进一步推进了对于二维钙钛矿研究。系列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