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光电信息学院举行了留学申请经验分享会,6名成功申请出国出境留学的2014级同学在会上进行了分享,工程科学学院的骆依林同学作为特邀嘉宾也一同进行了分享,本科2015级辅导员张虎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一位上台分享的,是申请到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PhD的罗怀健同学。他的加权排名处于保研边缘,在大佬云集的光电学院算不上最为拔尖的梯队,科研经历也只有大创和平时的一些课设。那么他是怎么成功的呢?首先,在申请一事上,罗怀健目标明确,在大三暑假他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夏令营,对这所学校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其次,他考虑到,对留学者而言,经济开销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欧美国家的学校每年动辄需要三四十万人民币,但是香港的学费42000港元,奖学金16400港元/月,奖学金可以基本覆盖留学花销。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罗怀健认为香港更适合他。在申请的过程中,他也多方听取了学姐学长的建议,联系了多名教授。在向教授们发送了简历、成绩单和对其论文的想法之后,他还经常和心仪的教授聊聊天,联络感情,谈谈自己的对论文的理解和看法。

接下来分享的是申请到伦敦大学学院的朱立言同学。面对在场认真聆听的学弟学妹们,他的建议是尽量在标准化考试部分早做准备。有了托福和雅思的成绩傍身,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交流交换项目资源。同时,尽早考完标准化考试,也避免了准备时间过于紧张、以至于和学业相冲突的风险。他强调,国外的学校十分重视申请人的实习经历,他曾经利于大三暑假时间在光谷一家企业实习,在学长的指导下做了一个项目,收获良多,这份经历更是为他加分不少。在科研经历方面,他建议同学们积极参加大创、电工基地、大学生公共项目实验室等,或进入研究方向契合自身兴趣的老师的实验室,接受课外科研创新训练。此外,赴英国参加夏令营的经历也让他获益良多,结业时的全英文答辩锻炼了他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身为光电普通班加权第一的汪兆强同学以从容的姿态,洒脱的笑容做了一份带着“全方位碾压”气场的分享。他活跃在电工基地两年,大三五月份,他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就考出高分。不喜欢模式化的他觉得没必要走别人走过的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做自己就好了”。汪兆强同学希望自己在本科时期做的事情在研究生阶段还能继续做,于是针对性地联系了方向契合的教授,通过申请和面试得到了PHD录取。他的经历看上去有运气的成分,但他的所有的幸运,都是以自身硬实力作为支撑。面对教室中被他折服的学弟学妹们,他风趣地说自己没有暑研或者其他国外相关经历,“只是加权比较高而已”。另外,关于硕士申请,他认为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不要对自己的定位有太高要求,大胆申就可以。

“申请PhD像是谈恋爱!” 集成卓越班加权第一邓晨晖语出惊人,PPT首页的帅气照片更是在告诉大家,这是个不一样的工科男。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指出美国大部分高校的录取要求为托福100分以上、GRE320分以上,不必过于追求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他建议本科生多做一些尝试,最终确定自己的兴趣,这样在申请的时候就更有目的性。那些和自己申请方向有关的经历或成果,不论含金量如何,都要予以重视,这些都可能成为加分项。最后他打趣道申请PhD像是谈恋爱,靠的是相互吸引,不是单相思。

本次交流会特邀嘉宾骆依林是工程科学学院加权第一,她拿过两次国奖和一次校三标,科研经历特别丰富是她最闪亮的优势。[YH2]她大二就淘汰众多大三学生拿到全校唯一的阿尔伯塔大学暑期科研实习项目机会,大三时通过了严格的筛选成为华科仅有的两名UCLA CSST项目入选者之一,在平时的科研实践中更是成果斐然,大三暑假时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Optics Letter上发表论文。谈到申请PhD最大的体会,她说:“申请PhD就是一个了解自我和外面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申请PhD,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申请的时候要打开视野,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本科期间的研究领域,其他很多领域都很有意思,要想清楚了再做决定。

“我是来给你们增加信心的!”黄奕夫学长谦虚道。而事实上,他得到了专业排名全美第8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全奖PhD录取。尽管加权成绩看起来不如其他几位同学亮眼,但他通过大学四年的合理规划与过去三年来在实验室持之以恒的勤奋工作,不仅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了较深的认识,也获得了导师的认可。同时他也强调,尽管总加权并不是院系前几名,但核心专业课程均在90分以上、标准化考试成绩均达到录取要求的条件在申请中不可忽视。在分享中,他对一直给予自己极大帮助的导师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同时鼓励学弟学妹要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尽早规划,在申请中取得成功。

刘明辰,光电专业(含实验班)加权第二,获得两次国奖一次国励,获得了光电学院第一个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全奖PhD录取,。对于院内同专业同学间的竞争问题,他指出,完全不用担心,几位申请PhD的学长学姐取得杰出成绩,离不开他们紧密团结、通力协作、相互支持。他幽默道,“爱笑的男孩子运气一般不差”,以此鼓励学弟学妹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不仅是对自己的态度,更是对待同学、对待即将面临的申请工作的态度。他思维开阔,能通过套瓷很精准的找到需要自己的导师。他善于表达,面试的时候从来都不怯场,很好地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种种因素的叠加,最终成就了刘明辰同学、乃至光电学院在美国PhD申请上的突破。
最后,几位同学就他们总结出的申请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给出了总结。在“为什么要出国”和“读博还是读硕”的问题上,邓晨晖同学做了详细的分析。在“如何寻找暑研机会”的问题上,刘明辰同学分类说明了各种途径和方法的优缺点,并强调了申请暑研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DIY还是中介”“套瓷有用吗”“我的大学生涯应该如何规划”等问题上,骆依林和黄奕夫两位同学根据亲身经历给出了辩证的答案供大家思考。
本次留学交流会历时四个小时,气氛热烈,内容充实。几位分享者妙语连珠同时又干货满满,会场内洋溢着愉快的氛围。
据悉,光电学院每年都会举办类似的分享活动,旨在利用大四优秀学长学姐们的宝贵经验,为后来者指点迷津。本次分享会,也是近年来我院分享人数最多、申请水平最高的一次出国分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