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6日上午,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的冯宪教授接受我院陶光明教授的邀请,在南五楼612报告厅做了“光子纤维的最新进展”的主题报告。光电信息学院的部分老师及研究生积极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先陶光明教授对冯宪教授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包括其学术经历及学术贡献。然后报告进入正题,冯宪教授首先简要概括了光子纤维的发展历史极其未来发展趋势。冯教授从第一代光子纤维的起源开始说起,分别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光子光纤的材料、结构及发展,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的损耗、色散等特性,指出了多材料复合结构、多功能纤维的发展趋势。

随后冯教授还介绍了其所在研究小组在第一、二、三代光子光纤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光学玻璃设计和制备、稀土掺杂激光玻璃材料设计和制备、以及非石英光学玻璃特种光纤的研究、开发及其在近中红外波段的应用等。其关于非石英玻璃光子晶体光纤和碲酸盐玻璃超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对非石英玻璃特种光子晶体光纤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最后他提出了新一代光子光纤发展趋势:用于光电传感的玻璃包层半导体芯光纤(可对1 MHz频率快速响应)
在冯宪教授的讲述完毕以后,他还积极热情地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疑问。最后陶教授对报告做了简要总结,感谢教授一行的到访。讲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
报告人介绍:
冯宪教授,特种玻璃光纤专家。1992年和1995年在浙江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材料学博士学位。1999年-2001年为日版京都大学和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博士后研究员;2001年-2005年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ORC)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6年全职加入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现为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特种微结构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研究。在南安普顿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ORC)期间,掌握并把握了光子晶体光纤设计、制造和应用的核心技术,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并于2006-2008年间参与并部分主持了OCR的光纤制备核心设备的重建工作;参与了10余个大型课题项目;作为合作申请人联合申请、完成了包括EPSRC、EU-FP7等五个中大型课题。已发表英文期刊和会议论文150多篇,总被引用次数超过2200。现兼任美国光学学会光纤设计、制造小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