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我院光电信息大讲堂第100期在南五楼613会议室成功举行。德国工程院Martin Wegener院士接受我院杨振宇教授邀请,为我院师生作题为“3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riven towards the molecular scale”(面向分子尺度的三维增材制造)的学术讲座。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部分老师、学生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开始前,我院副院长吕文中回顾了“光电信息大讲堂”百期历程。2014年12月29日,“光电信息大讲堂”第一期由德国亚琛工大洪堡学者徐明博士开讲,与全院师生见面。到目前为止“光电信息大讲堂”已举办99期,曾先后邀请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Richard De La Rue、德国科学院院士 Jurgen Rodel、苏格兰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Asen Asenov、欧洲科学院院士Leon Chua、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赵东元、桂卫华等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带来的精彩讲座,场场听众爆满,受益学生近万人次,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吕院长向所有曾经做客过大讲堂的专家学者和邀请人表达了谢意。他表示“光电信息大讲堂”已经成为光电信息学院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好学术氛围和学术生态的营造,要依靠经常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学者互动。他希望以100期系列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光电信息大讲堂”的影响力,让“光电信息大讲堂”的名字更加响亮,使其成为在全校知名的校园文化品牌。
在热烈的掌声中,吕院长隆重介绍了本期邀请的德国教授Martin Wegener院士,并为其颁发了光电信息大讲堂纪念品。在接下来的报告中,Wegener教授首先展示了3D激光微纳加工的加工样品,生动的动画视频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之后,为了让听众更深入的了解微纳加工,教授提出了这一领域中的几大挑战,包括如何提高加工的性能,搭建超快激光直写系统和多材料的微纳加工。报告还介绍了螺旋结构的光学特性,太阳能板的设计和方形中空结构的力学研究,还有很富有科技感的防伪光学材料。这些新颖而巧妙的应用实例也使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

在学术报告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就三维增材制造等问题与Martin Wegener院士进行了讨论,并得到了详细解答和启发。报告结束后杨振宇教授对Martin Wegener院士的精彩报告做了总结,并向Martin Wegener院士表示了感谢。本次报告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Martin Wegener,(马丁·瓦格纳)目前现任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AG Professor),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Fellow),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纳米技术系系主任,纳米结构中心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荣誉教授。Martin Wegener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光子晶体、光学超材料、超快光学、非线性光学、近场光学等多个领域。他在许多光学前沿方向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知名度。1999年以来,Wegener博士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10篇,在《Nature》系列杂志发表论文9篇,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14篇,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20篇,出版专著5本。近年来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如:欧盟勒内·笛卡尔奖2005,巴登-维滕伯格研究奖2005,卡尔蔡司研究奖2006,赫克托研究奖2008,SPIE棱镜奖2014,欧文-薛定谔奖2016,德国物理学会技术奖2017/18。2014至2017年,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将他列为“高被引研究者”(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