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学院研究生会组织我院部分留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感受华夏文化的活动,从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到学包水饺的饮食文化交流等等,这些都促进了中外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

在研究生会中国学生的陪同下,留学生们参观了曾侯乙墓。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以编钟最具代表性,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之后,来到了“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板块,学习了人类从远古到现代人的进化史。

留学生对中国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讲解器的讲解了解文物的历史,并不时向研会同学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接着大家看到了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因此历经两千余年,仍然纹饰清晰,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最后,大家来到了“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物展”。其中展品涵盖了史前文明至希腊-罗马时代近四千年的埃及历史,将尼罗河两岸的生活风貌呈现给观众。结束这次参观,留同学讲到,通过这次参观,他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历史文明,这是一次有趣的探索。
当日晚些时候,为了让来华博士研究生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研究生会的同学们特地安排了包饺子这一环节。在拌好馅料之后,大家围站在一起。马成同学与郑蓉同学站在中间,他们手上托起一块面皮,听着中国学生详细的讲解,一边认真观察着动作,一边亲手操作着完成了舀馅、蘸水、包合的整个过程。一只只饱满、圆润的饺子慢慢装满了盘子,欢乐的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之后,在煮饺子等待的间隙,马成同学展示了他偏爱的蔬菜吃法,大家都很好奇地尝试了一番,有说有笑,都对不同文化间的多彩差异感到开心。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水饺,一边互相分享自己的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氛围融洽活跃。
马成同学和郑蓉同学表示很开心能够吃到自己包的饺子,并且觉得这样一种浓缩文化背景的方式让自己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此次的交流的活动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在一张小桌上就这样发生着,不仅彼此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同时多方位的深入交流也不断丰富了文化的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是此次光电学院国际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的特色,有利于深化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加强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之间的情感基础,让彼此的文化在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迸发出绚丽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