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4日至9日,中德“智能气体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研讨会(Sino-German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Gas Sensor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指导与资助(项目号GZ1519),我校联合德国图宾根大学共同申办。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新亮和中德科学中心赵闯先生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张新亮副校长代表学校表达了对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总体情况和学科建设举措,赵闯老师介绍了中德科学中心深入推动基础科学领域中德合作与发展的目标与项目资助形式。研讨会中方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刘欢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会议日程,德方主席图宾根大学高级研究员Nicolae Barsan介绍了与华中科技大学的前期合作与交流情况。

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柏林洪堡大学、萨尔大学、杜塞多夫大学、不莱梅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保罗·德鲁德固体电子研究所、日本长崎大学,与吉林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内19个省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近200余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生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共安排学术报告36场,中德学者和来自日本的特邀代表围绕气敏机理原位分析、新型气敏材料、高性能微纳气体传感器与仿生集成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并通过开放性研讨、课程培训与优秀海报奖评选活动,总结和明确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合作途径。中德学者还与企业界代表进行了密切交流,分享了各自在科研领域和产业界的相关信息,为推动中德两国在智能气体传感器领域协同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


研讨会由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学校科学技术发展院张婷娇处长,国际交流处何刚副处长,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夏松和副书记李玲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与会期间,研讨会代表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陈列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