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服务“双一流”建设,2019年,光电信息学院继续推进“研究生沙龙”。3月9日上午,光电信息学院2000级校友陈嘉受邀做客2019年首场研究生沙龙,学院研究生事务办张虎老师及30余名本硕博学生参加。
陈嘉师兄本硕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系,先后担任ADI上海设计中心高级IC设计师,吴昱微电子有限公司主任IC设计师,现任钰钛芯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交流会伊始,陈嘉师兄抛给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将来要从事集成电路哪个研发方向?模拟?数字?算法?系统?“其实具体做哪个都不重要,最终都是殊途同归的”,陈嘉师兄提到。工作初期,自己从事模拟电路的研发,随着工作的需要,数字电路和算法都必须要设计,最终到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所有的方向都有涉及。为了详尽地展示四个方向直接的关系,陈嘉师兄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流程图,这个图中包含有模拟,有数字,有算法,有系统。在这四者的看似简单配合下,完整的麦克风功能得以实现。

谈及自己的学生时期,陈嘉师兄认为很多在学生时期看起来毫无用处的课本知识,只有在真正实践时才能明白它的用处。在大二的时候,他有幸进入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实现了很多构想的落地。在实验过程中他将所学的专业知识都应用上了,自此明白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此更加用功的学习知识。陈嘉师兄言及芯片行业的难处——试错周期很长。当一颗芯片设计出来,通过仿真测试等手段可以识别和检测一些简单的错误,但是依然有一些工程师自己无法想到的隐性问题会存在。当客户使用了此产品并反馈给工程师才能不断改进。但是工程师研发到客户反馈的周期太长,其长达几个月、一年甚至十年。
随后的交流提问环节,在场的同学问陈嘉师兄,他该去成熟的大公司,还是在一个方向专精的小公司?陈嘉师兄给大家以后找工作的建议就是:要在一个好公司一直待下去,不要频繁的跳槽。好公司的定义是能给工程师不断试错的机会的公司。只有不断试错,工程师研发的产品才会不断成熟。当一直在好公司待下去的时候,工程师才能得到其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客户反馈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积累经验。作为工程师,不应该期待一直有人引领,应该有自己的探索,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

据了解,光电信息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通过“研究生沙龙”这一平台,邀请知名校友,创业先锋、生涯导师和优秀学子等为研究生开展讲座,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生涯规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