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4日上午,我院第127期光电信息大讲堂在西一楼大会议室举行。受我院游龙教授邀请,朱斌教授主讲,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半导体离子学:材料,器件和新一代高性能燃料电池、固体电池》的报告。

朱斌教授曾担任美国燃料电池联合公司董事和低温SOFC首席,并担任瑞典全球燃料电池CTO十多年。现在为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以及瑞典和中国纳米科技和先进燃料电池公司董事和主席。此外,还是多个国际研究机构的项目评审专家。从1998年起在瑞典皇家工学院(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任教授级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复合和能源材料/技术,燃料电池和应用,新一代能源技术:半导体基燃料电池和固体电池以及可再生能源等。自1996以来,朱斌教授主持过多项瑞典国家国际合作基金项目(STINT Fellow),并被评为国际领先的研究团队。朱斌教授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湖北大学建立两个研究团队,在新型燃料电池和绿色能源研究领域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并被国内外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朱斌教授连续5年(2014-2018)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Elsevier能源类),并于2018年加盟英国拉夫堡大学任职于访问教授。
朱斌教授目前在材料和能源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引用6800次以上,H-因子44,引领国际燃料电池发展的新方向。发现了半导体离子材料并创立半导体离子学以及在新一代能源领域的应用。该领域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多个项目资助。现正在主编Wiley出版社合同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一书(Solid Oxide Fuel Cells: From Electrolyte-based to Electrolyte-free Devices)。
本次报告中,朱斌教授首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半导体离子学的研究背景、目前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应用前景。他强调,半导体离子学是研究半导体及其异质结材料中离子特性的一门新兴学科,探索这一新功能材料的科学规律,对发展新一代能源器件及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随后,他从新一代能源器件的应用出发,介绍了一种单部件燃料电池,它可以整合燃料电池阳极、电解质和阴极三个部件的功能。这种“三合一”的单部件燃料电池对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燃料电池技术是颠覆性地创造。此外,朱斌教授还强调,了解了半导体离子、电子离子耦合和协调相互作用和输运现象规律,是半导体离子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只有是在电子离子作用和输运、转移平衡下才能达到器件的最佳性能,从这可以指导我们寻找新型的功能材料和设计新一代高效器件。这些已经在半导体离子燃料电池得到大量的验证。因此,我们需要从半导体离子学和材料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总结,进行逻辑和科学的分析,从而开拓出一个新的、有潜力和活力的研究领域。这对所有能源转化和储存器件性能的提高,材料的设计和器件的工作原理、机制研究都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游龙教授主持了本期论坛,并为朱斌教授颁发了“光电信息大讲堂”纪念章,来自光电学院和其他院系的师生倾听了本次讲座。在场师生与朱斌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