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光电信息学院稳步推进研究生线上教学科研
2020年庚子鼠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从学校决定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那一刻起,在光电信息学院党委领导下,主管研究生共工作的副院长和学院党委副书记就召集系主任们,通过视频会议讨论确定了研究生“推迟开学不停学”的工作方案。
别样课堂,别样精彩
突发的疫情加快了我院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科研的步伐,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提前于校历开学两周,光电教师们就开启了新学期——建立18个课程QQ群保证师生沟通渠道畅通,收集同学对教师进行网络授课的建议;提前将课程教学所用的课件和参考书发布给各位同学;为适应新的授课模式,通宵学习直播授课软件,以保证更好的课堂呈现。
随着线上开课的推进,有些同学反馈在家里信号差无法实时交流,或者在国外无法按照国内时间上课…为保证所有学生的课堂体验,各位老师开始了天马行空,不少老师想到录制视频课件。

图1:朱广志老师录制视频课件
针对有同学反馈的不能通过板书展示的问题,激光技术系的李政言老师自有妙计。他通过腾讯会议的投屏功能,利用平板的照相机将自己的纸上推演过程呈现给学生,一堂课下来李老师会手写好几页A4纸,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时间掌握推演步骤。

图2:李政言老师纸上推演过程
除此之外,在学院青年教师的“反哺”下,不熟悉网络教学新模式的老师们也纷纷克服困难,摇身一变成“主播”。不断练习、不断创新,最终“从0到1”,完全适应新的网络教学方式,老师们都经历了一次自我突破。同学们在经历了短暂的新奇之后也感受到了备课的不易,调侃的段子很快变成了真诚的感谢,为授课过程提供了更澎湃的动力。
在线组会,助力科研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的在校科研教学基本停滞,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停止工作,而是做了更多努力来保证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运行。从正常的春季校历开学到现在,孙琪真、闫志君老师课题组积极践行“停课不停学”精神,实验室以研究方向分组,每天早上进行早会讨论,一方面汇报前一天计划的工作进展,另一方面进行文献调研分享。

图3:在线组会
由于在家中学习,大家现在能做的更多的是文字上的工作,查阅文献,撰写文章等,但也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有些同学实验数据不在手边,有的同学甚至都没有电脑办公,不过,大家积极克服,相互帮助,保证了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宅”系毕业论文上线
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绪,现在举国上下正团结一致打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疫情阻击战,我们首先要拥护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配合好社区防疫工作,做好自我隔离自我防护,不信谣不传谣,并尽己所能为防疫做贡献。同时我作为一名2020届的博士毕业生,也应该按照学校学院要求,停课不停学,制定学业计划,保质保量撰写毕业论文,按时完成各项毕业要求。学校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在家办公的有利措施,比如开放了VPN权限、校外电子资源等,方便我们在家阅读下载文献,我们要充分珍惜利用。
在家期间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处理学业问题:一、做好分内之事,我依然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严格控制好娱乐时间,提高科研效率,按照自己的规划节点撰写论文、准备答辩ppt;二、同导师保持沟通交流,通过QQ、微信与导师沟通毕业论文相关事宜、保证论文的质量和处理投稿期刊论文的工作;三、同师弟师妹沟通交流,及时线上解答师弟师妹的科研疑惑,助力他们完成科研学业。最后,借此向奋战在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社区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致敬!武汉加油!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待春暖花开,穿越阴霾!
不停步,不辜负
2020年1月15日放假前夕,我向期刊《Optics Express》投稿了一篇文章,当时怎么也想不到武汉乃至全国会迎来一场如此“战疫”。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武汉突然封城,这座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家住武汉的我也开始了居家隔离的生活。
2月6日正月十三,审稿意见返回,需要修改,按往年我已经可以回到办公室同导师面对面商议。而现在,手头只剩下家中一台老旧的笔记本,本想回到南五楼打开电脑提取数据,却被看门师傅谢绝入内。随后而来的便是武汉更加严格的管控举措--社区封闭管理。因此我只能靠着放假前拷贝回来的部分数据修改文章,我的导师付松年教授在晚上10点半还在修改我的文章,这令我深受鼓舞。经过几天修改、与导师反复讨论,最终我们克服了各方面的困难,于2月13日完成了修改工作。
2月17日,文章终被接收。在修改中,我们决定在结尾加上一段致谢,感谢一直以来持续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们。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也无法安稳的呆在家中,与他们的奉献相比,我们的工作不值一提。
武汉虽然被按下“暂停键”,但我们绝不能“暂停”,如果我们停下前进的脚步,那将是对一线人员最大的辜负!胜利就在前方,加油,武汉;中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