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王荣)4位院长、书记同台作报告,与师生探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4月13日,学校举行教育思想大讨论第四场报告会。校长丁烈云出席报告会并讲话。常务副校长邵新宇主持报告会。


电气学院院长康勇从“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谈起,分析了我校电气学科建设水平与世界一流学科间的差距与机遇,并阐述了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学科的思路。他提出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保持学科发展活力;构建高水平国际化教师队伍;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重点学科为方向引领团队建设,实现质量发展;提升管理水平,营造良好软环境。康勇以“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来打比方,认为以指标为导向建设一流学科是练“拳”,而练“功”的关键在于通过提供一流服务、开展一流科研、培育一流人才营造“一流氛围”。

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史玉升介绍了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成就和“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思路。“十二五”期间,学院引进、培育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产出高水平论文、完善学科体系、支持学科共建和交叉;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聚人才、强学科、建平台,这些举措为建设一流学科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工作、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建设一流学科,发扬“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作风,实现“异军突起,出奇制胜”。

光电信息学院院长张新亮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学院的主要工作,通过纵横比较、要素比较,分析了光电学科的发展形势,明确了我校的优势与差距。他表示,“十三五”期间,学院将通过国际评估找差距、提升师资力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聚焦国家战略提升科研水平、建设光电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公共研究平台六大举措建设一流学科,力争在2020年实现“学科排名稳中有进、师资队伍实力增强、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提升、科学研究有重大产出、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张新亮还介绍了伊利诺伊大学的院校管理体制,从大学使命、教师地位、院长职责、学校特色几个方面分享了对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认识。

基础医学院院长鲁友明紧紧围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和“怎样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分享了关于一流大学的宏观思考。通过自己在国内外高校学习、工作的经历,以及具体案例分析,他指出,“人”“财”“(管)理”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要素。一流大学一是要有一流文化,让全体师生员工有尊严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二是要有一流资源,保证学校财力;三是要有一流人才,汇聚顶尖教师,培育顶尖学生,开展顶尖研究;四是要有一流管理,理顺内外部关系。
报告结束后,四位院长、书记分别就建设经验普适性、评价指标弊病、服务水平、管理与科研的关系、建设一流大学的长远视野等问题与听众进行交流。
邵新宇指出,随着教育思想统大讨论的不断深入,学院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好政策资源、健全体制机制、完善组织架构、制定行动方案,将建设一流大学转化成师生员工的驱动力。
丁烈云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培养一流学生、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建成一流学科是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基本共性。由于国情不同、校情不同,各个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也各不相同。在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参照国际的评价标准,也要根据中国实际、学校特色,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他要求各个院系紧紧抓住国家统筹建设“双一流”、学校集中谋划“十三五”的大好机遇,充分动员、积极行动、集思广益,扎实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记者 朱必勇 摄
校领导骆清铭、湛毅青、马建辉、陈建国出席报告会。校长助理、院士、“杰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计划”入选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相关学科带头人、副处级以上干部及学生代表共300余人聆听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