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2018年度“光电之星”评选答辩会在南五楼613报告厅举行。本次“光电之星”评选共分为学术科研之星、创新创业之星、公益活动之星和文化体育之星四个类别,经过专家评委初评脱颖而出的20名候选人共同角逐这一我院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
本次答辩会,我院电子科学系姜胜林老师、光通信与光网络系付松年老师、微电子学系徐明老师、光电工程系费鹏老师、激光技术系李政言老师、集成电路工程系闵闰老师、学院工会熊炫老师共同组成专家评委团,并设有由36名本科生和30名研究生组成的大众评审团。我院党委副书记李玲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学术代代传承,创新服务国家
首先登场的是学术科研之星,候选人有本科生张紫荆、郭砚博、季紫薇,硕士生柳博文,博士生宋小强、常卫杰、吕琳、高庆国。
张紫荆在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篇,曾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佐治亚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安娜堡等世界名校交流学习,曾获得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亲自推荐。她丰富的经历和成果令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赞叹不已。
一同参与答辩的本科生季紫薇从2017年开始在缪向水教授的课题组从事纳米流体的计算研究,已发表国际期刊会议学术论文2篇,其中一作A类期刊论文一篇,加权成绩电子专业第二,三年国奖,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现已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奖学金录取。郭砚博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A类论文1篇,并获得单列保研资格。
宋小强则介绍了其基于毫米波谐振器介质的温频特性调控技术的研究,该研究可突破美国ferro、杜邦等公司对该材料的长期垄断。他参与的另一项研究工作,在国防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同时可实现“军转民”,在5G等领域有望大显身手。
与宋小强相似,常卫杰设计制造了一系列国际最小尺寸纳米硅基光电子器件,同样可用于实现我国对5G光电子芯片的自主可控。同时,常卫杰很希望能为国防出一份力,他参与的科研成果曾获得军民融合三等奖,并参加了今年学校的“感悟国防精神,响应时代号召”实践活动。此外,常卫杰共合著发表了期刊和会议论文17篇,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论文4篇,并在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2次。
吕琳则先后参与了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中国化学会年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许多学习研究活动,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高质量期刊上共计发表了论文6篇。另一名博士生高国庆则曾经作为研发骨干参与了华为公司93万元研发经费的项目,并获得了第2的排名。
作为唯一的硕士生,柳博文的成绩也毫不逊色,他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前沿期刊及顶尖学术会议论文5篇,并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湖北省银奖。
把知识变成产品,让产业日新月异
在创新创业之星答辩中,候选人本科生龚如一、邹青云、陈耀彬,博士生吴昊、邢晨和程建伟逐一登台。
程建伟无疑是其中的“明星”,2011年他创立了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七年的时间里,公司团队先后研发出了“极目知行”、“极目外参标定”、“极目启行”、“极目ADAS”等多款汽车智能安全服务产品,并在2016年、2018年分别夺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以及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其公司已累积获得融资过亿元,产品在国内客车前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并成为宝马中国开放创新行——自动驾驶专场入选公司。
本科生龚如一、邹青云、陈耀彬都无一例外地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各类创新大赛,诸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邹青云更是因为科创竞赛更获得单列保研资格。在对各类学科竞赛从接触,到成长,最终走向成功的经历分享中,各位候选人向大家展示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成果,还有对待科技创新的坚持。
另一名博士生吴昊也在今年共同创立了芯华创(武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并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此前,吴昊也参与了省部级和大型国企研究项目4项,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邢晨则参与到了战略支援部队和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中去,并得到了“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的高度评价。
举手之劳,他们做了很多
紧接着是公益活动之星,本科生李奕祺,硕士生赵方,和博士生江星星参加了答辩。
本科生李奕祺同学向大家展示了大学期间在公益服务上的付出与收获。公益服务事业对她而言是一种情怀,答辩期间她声情并茂地呼吁和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同时兼任多项重要学生干部职务的赵方平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服务同学上,并先后获得了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干部、院优秀共产党员等十余项荣誉。
江星星则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累积献血20余次,共献出成分血23个治疗量、全血1200ML。现在大四的李奕祺,四年来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曾多次参与暑期支教、陪伴进城务工子女,深夜走访环卫工人等公益活动。“你善良,社会便不再冷漠”一直被李奕祺作为座右铭所铭记。
同时无一例外地,所有候选人在学习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赵方在硕士就读期间发表了会议论文两篇,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江星星作为主要技术人员,承担了国防预算科研、国防973、十三五预算科研等多个项目,并在光混沌安全通信领域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李奕祺也凭借优秀的成绩获得了保研资格。
把艺术耕植心灵,用体育充实体魄
最后是文化体育之星,本科生孔烨彤、夏艺桀和硕士生周果子参加了答辩。
“大学四年,篮球四年”带领光电男篮连续夺得两年华工杯冠军的夏艺桀讲述了自己大学四年与篮球的故事。上大学前从未接受专业篮球训练的他,咬牙坚持进行一周6次集训、寒暑假也要留校的魔鬼训练。2017年,他带领光电男篮参加全国大学生院系篮球挑战赛,一路斩获省冠军,赛区冠军,最后夺得全国亚军,随后获得“华工杯”两连冠。同年带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获得湖北省冠军。同时,夏艺桀在学习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如今,夏艺桀也获得了保研资格。
“在华科的泥土里,播下艺术的种子。” 孔烨彤在介绍自己的海报里写下了这句话。她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艺术家,现在她同时兼任喻园舞社Hip-Hop队队长、蓝天剧社核心成员,并平均每月参加1.6场文艺演出,代表华科在校际比赛中夺得冠军。同时孔烨彤介绍道,她的个人视频播放量达到四万、团队舞蹈视频点击更突破十万。“苦和累是肯定有的,我因为我热爱,所以我坚持了下来。”
周果子本科期间在我校艺术团先后担任过多个学生干部职务,目前任院研会副主席。从本科开始,她先后参加了许多表演活动,诸如毕业电影主题曲演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演出等,并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一等奖等荣誉。
据悉,在“光电之星”的最终确定上,网评得分占总分的10%;专家评委打分占总分的60%,其中初评材料打分占30%,答辩打分占30%;大众评委打分占总分的30%。最终累加得分确定“光电之星”人选,遗憾落选的选手将获得“光电之星”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