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实验、登台表演、组织备受欢迎的“一站到底”活动,这些经历夹杂在匆匆流逝的四年时光中,即将成为李卓颖人生中翻过的一页。还没来得及吃遍华科的食堂,也还没逛遍华科的教学楼,道别的日子却飞快来临,与华中大的离别令她感到格外不舍。
或许华中大也会舍不得这位优秀的学子吧。光卓1601班加权排名第一、本科期间发表论文、大创项目硕果累累的她即将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研,书写人生的另一段篇章。
学习+科研+创新:成功容易且艰辛
大二暑假时,李卓颖获得了前往哈佛大学进行交流的机会。与国内的课程相比,哈佛大学的课程安排了更多的答疑时间和习题课时间。课堂中的内容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每个学习小组都有特殊的大作业和presentation引导同学们学习更多知识。三周的交流活动后,李卓颖发现自己更喜欢也更适应国际化的课堂。经充分考虑后,她把自己的升学目标确定为出国,并开始做相应的准备。
大三期间,李卓颖专业课的数量与难度大幅增加,仅仅完成课内目标学习就令她倍感压力。与此同时,还要在保证课内学习的情况下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她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科研过程中,李卓颖想出了一个不错的idea,为了尽快综合成果、发表论文,她舍弃了大部分娱乐活动,“几乎是有空余时间就在写稿子”。几个月内,她的生活十分固定:早上起床后边吃早饭边写稿子,赶在上课铃前加速跑到教学楼。下课后连忙跑回寝室,回到电脑前继续赶论文,不知不觉间深夜已至。一回头,舍友们早已熟睡许久,她才拖着疲倦的身体上床睡觉,然而梦的内容也往往与论文相关。在被错误的数据、不理想的模型折磨了近三个月后,李卓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向A类杂志投稿并发表了论文。大三暑假期间,她在导师处参与了全光纤模式转换器相关的科研,进行了许多次仿真,与师兄一起在实验室拉光纤做转换器并测试结果,最后,再次以第二作者的身份于A类杂志发表了论文。
大二到大三期间,李卓颖还参加了大创项目。在李卓颖与组员们的努力下,项目不仅顺利通过选拔成为国家级项目,而且有望获得相关的发明专利。她们的大创小组在第十二届“光电信息杯”电子智能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学业和科研方面的出色表现,使得李卓颖于今年三月成功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实现了她的留学理想。回忆起自己的学习经历,她尤为感谢在科研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的老师,以及在失落时安慰鼓励她的家人朋友,他们的帮助一直是李卓颖前进的动力。除此之外,支持李卓颖成功的另一个因素是她坚定认真的品质。“决定做的事情绝不敷衍”,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她总能不被周围的因素干扰,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
班务+活动+兴趣:为了热爱“一站到底”
学习之余,李卓颖乐于参加课外活动调节身心。四年以来,她曾担任过迎新晚会上的小提琴演奏者、舞台剧上的演员、动漫社的COSER、萌歌会的主持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讲解员…丰富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她的能力,也让她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
除了参与活动,李卓颖也是一名出色的策划者。在担任光卓生活委员的四年间,她组织了光卓班与法语班的联谊、班级KTV、聚餐等活动。大二上学期,当时担任思宣部副部长的她受到电视节目《一站到底》启发,组织了一场“华科版一站到底”。出色的宣传与筹备工作,甚至吸引了西校区水电学院和法学院的同学专程前往东十二与光电信息学院的同学们一同参加。从构思有华中大特色的题目起,到道具准备、制作宣传视频、发推文宣传,再到当晚的具体安排,李卓颖与部员们认真策划了每一个环节,将活动从无到有地举办了起来。组织过程中,李卓颖遇到了许多困难,也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在活动现场看到同学们的热情时,她笑得格外开心,“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远行+羁绊:诗和远方的尽头,是不舍
李卓颖喜欢旅游,重庆、长沙、日本、西班牙、泰国都留着她的足迹,她也乐于用照片记录不同的风景。在她的毕业计划里,关键的一项是与全班同学聚在一起拍张毕业照。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毕业照不得不改为线上制作。曾经定下吃遍华科食堂,逛遍华科教学楼的诺言也因为疫情难以实现。习以为常的事情被一一按下了暂停键后,她发现自己与华中大的羁绊比想象中要更深。
纵使有再多不舍,道别的日子仍一天天临近。按照心中的轨迹,毕业后她将载着在华中大收获的回忆,前往大洋彼岸,赶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深造。她期望在能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探索另一个可能的自己。尽管长路漫漫,她仍然满怀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