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透过南五楼办公室的窗,轻柔地落在他的黑框眼镜上,映刻着双明亮有神的双眼,费鹏教授笑容里带着一股少年的阳光和明朗,与他年轻温雅的形象不同的是,他有着令人惊叹的简历。
费鹏,科技部863计划课题负责人,2012年入选华中科技大学鸟巢计划,先后在Nano Letters、Nature Materials,ACS Nano,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Lab on a Chip、Optics Expres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曾被包括Nature Photonics、MIT technique review、FOX news在内的多家国际期刊报道。其课题组目前聚焦于尖端生物动态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致力于发展前沿的光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新型的超分辨率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好奇之心,兴趣为力
时间退回到他的学生时代,2007年,刚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他获得了北京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的资格,于是他漂洋过海,前往佐治亚求学。2012年,博士毕业以后,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博士后研究员,两年以后,转入医学院任研究科学家。2014年,入职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目前,费鹏的研究跨越光电,机械,计算机,生物多个领域,将交叉多领域的研究做出出色成果,在他看来是因为有强大的兴趣与好奇心在背后推动着,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目光高度,成就高度
“时刻对世界保持着一颗好奇之心,并坚定地追逐自己的兴趣。”费鹏这样评价自己。这一特质的形成得益于他在本科阶段遇到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的一段话深深地启发了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要如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不必受限,自由翱翔。”他认为,在求知的路上,即使基础差一点也没关系,只要兴趣不灭,他自有一股力量推动着人摸索向前。
执教过程中,他看着课堂的学生们,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他在课堂上、课堂后经常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就可以去学,不必仅局限于目前专业的知识。青春年少的时候,有大把的时间去探索。
“如果现在有两面墙,你会选择把梯子该架在哪一边?做出这种选择就需要视野,而知识只是你爬梯子过程中所使用的技能。”只有你站的够高,你才能知道这两个墙谁好谁坏。费鹏涉猎多个学科,并且有很丰富的国内外学习和科研经验,这让他具备了极佳的视野,在研究过程中,这种很高的视野会让他考虑到很多的交叉点,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这也是费鹏对他所指导的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他鼓励同学们既要“脚踏实地”,但也要“好高骛远”。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年轻的学生们在接受了课堂,课外的知识后亦要对知识进行过滤和反思,这对逐渐形成自己的见地和视野是很重要的,这会使一个人具备良好的判断力、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些往往都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既要低头做事,但也要抬头看路,平日里认真上课,以学到知识,提高加权固然十分重要,但视野一定要广阔,目光要看到云端以上,看到课堂之外的丰富和精彩,而不至于一叶障目不拘泥于题海之中。
事预则立,事适则宜
费鹏在平常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尤其注重同学们的规划能力。因为在日常繁重的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如果想要挤出时间去进行科研工作就必须合理去安排时间。因此每天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时间表,不一定要像清华学霸一样把表填的满满的,但一定要有清晰的规范与强大的执行力,此外,要从哲学的层面思考学术层面的问题。小到每周日程的安排,大到对未来几年学习和个人发展规划。人不能凭惯性活着,慢慢的要找到方向,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
在闲暇之时,适当的娱乐活动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可取的,但一定要适度,业精于勤荒于嬉,打游戏上瘾会荒废主业,跑步过量会损伤膝盖;游泳过多了会得风湿,所以发展业余爱好也要适宜有度。作为过来人,费鹏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更多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年轻人可以‘走马观花’,年轻就是要去多尝试,千万不要等到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和束缚,让心中想法不能实现了,才追悔莫及。”
永远热情洋溢,永远斗志昂扬,永远目光向上,永远对身边的一切始终保持一颗虔诚的赤子之心,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的费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