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对光电专业的认知、深入了解光电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1月14日,在教师班主任张诚老师、研究生班主任许文翰带领下,光电启明2401班“中华有为,明途启行”实践队到华为武汉研究所进行参观学习。华为武汉研究所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满瑞、华为武汉研究所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刘耿、高级工程师校友何家乐博士热情接待,与实践队师生就科技创新、企业文化、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华为武汉研究所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满瑞讲解公司的业务领域
满瑞为大家详细阐述了华为的业务布局,包括服务的网络数量、终端产品的创新,以及当下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合作业务等。他提到,华为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客户需求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尤其在解决复杂技术难题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华为专注于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展现了坚定的定位和明确的目标,不仅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也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
在员工培养方面,华为公司内部的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强调任职资格、项目贡献和公平评价机制,并且以持续大量投入到产品研发的管理方法,培养了大批科技创新人才。
提及在我校的招聘情况,刘耿表示,华为公司与我校联系深厚,华科人在华为取得了优异的业绩,超过七千位校友华为在职。企业内部的研发工作涉及光电材料、光电芯片到关键器件制造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与光电信息技术关系紧密,如芯片工程师、硬件技术工程师,包括与光电专业联系最紧密的光芯片、光机电领域岗位,都需要大批光电专业人才。
问答交流环节特别针对大一新生,聚焦了本科生的专业学习与生涯规划,何家乐博士作为过来人分享了自己在职业生涯早期选择通信方向的考量。他强调,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不仅包括个人兴趣,更需要考虑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只有选择具备足够上升空间的职业路径、职业平台,才足够支持研发工作者持续专注于技术更新和问题解决,随职业生涯时间流逝有所成长,而规避无意义的内卷式竞争。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困惑,教师班主任张诚老师指出,理工科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刚接触专业的本科生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而由于课程时间有限,以及知识实际应用情境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尽数掌握所有知识点的具体用途是必然的。对于已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可以达到怎样的深度,才是区分个人专业能力的关键。
张诚老师还谈到,作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同学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很多困惑,这是在所难免的。为了帮助同学们的成长与发展,学院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竭尽全力地为同学们的成长扫平障碍。同学们首先要夯实基础,学好各类基础课程,其次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投身科创竞赛、踊跃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实践中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之中,争取早日成长为可用之才,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兴科技社会发挥自己的力量。
几位专家及老师鼓励在场同学,在技术及非技术领域全面发展,积极参与科研、行业竞赛等专业活动,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培养个人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更好地应对未来科研和工作中的挑战。同时,基础理论的回顾与学习在科研工作中仍不可或缺,“走得越远,越需要脚踏实地”。


提问交流环节
几位专家表示,个人的职业规划应与国家需求、科技发展脉络和行业趋势相一致,以便有更大空间发挥个人才干。而在光电学院的学习毫无疑问提供了上限极高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学生可以任意发挥和成长。对同学们而言,这一机会值得把握,日常学习课业之余,了解优秀的标准、探索未来的广阔世界,才能明白今后职业发展中每一步的意义,形成目标明确的职业规划。
最后,几位专家又以自己的经历和见解现身说法,无论是学术创新还是商业创新,都需要基础科技能力的支撑,两者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何博士嘱托同学们,大学时光短暂,鼓励同学们不仅保持学习和思考的热情,还要尽早思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实践队与专家合影
此次社会实践激励初入校园的同学们在往后的专业学习与生涯探索中,初心不忘、奋斗不息,在科技创新时代旗帜的号召下,持之以恒、攻坚克难,为个人、为社会、为民族创造价值。
撰稿:光电启明2401李昕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