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粟晓丽 刘坚 通讯员 徐书华)9月8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我校举行共建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揭牌暨签约仪式。据悉,该学院为湖北省第一所正式组建的微电子学院。共建合作方表示,将以共建为契机,通过国际合作、人才引进、协同创新、成果孵化、战略咨询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武汉微电子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研发力量,推动打造武汉微电子和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我校党委书记路钢、校长丁烈云共同为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揭牌。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小洁主持,总会计师湛毅青,中科院院士、光电国家实验室主任叶朝辉等出席。
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理事会组成单位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美国新思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公司、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烽火科技集团烽火微电子和联发科软件(武汉)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以及光电信息学院、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师生代表等参加仪式。





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与我校常务副校长段献忠签订《关于共建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和推进武汉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全面合作协议》。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洪沨、美国新思科技中国区总裁葛群分别与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院长张新亮签订共建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共建合作方将共同推动三个建设项目。一是支持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建成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其中包括加紧培养高端紧缺人才、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一院多区”培养模式等;二是共建武汉国际微电子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中心,通过设立“创芯学者百人计划”“武芯创业百人计划”,形成创新创业人才聚集的良好态势;三是共建武汉微电子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微电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重点建设先进存储器协同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孵化中心和微电子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一批机构。
胡立山在仪式上讲话。他说,东湖高新区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合作对于加快集成电路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促进该领域的创新创业,推进成果转化,加快武汉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双方将共同努力,把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建设成为行业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集成电路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逐步建立我国存储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跨越发展。
丁烈云在仪式上致辞。他说,由东湖开发区、微电子企业和我校共同组建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是湖北省第一所正式组建的微电子学院,这是学校发展史的一件大事和喜事。他要求,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武汉区域发展为目标,按照“国际视野、拔尖示范、协同育人、自主创芯、服务地方”的思路,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战略咨询,积极推进国家、湖北省、武汉市的微电子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壮大。
据介绍,今年6月,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外专局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相关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我校获准筹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此次签约共建的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将依托光电信息学院进行建设。
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将发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武汉)、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智慧城市研究院及“武汉新芯-华中科技大学存储器联合研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Synopsys ARC处理器联合培训中心”等平台优势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现拥有双聘院士2位,教授、副教授78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杰基、优青等5名,中组部计划入选者7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入选者18人。
根据学院发展初步规划,将通过博士、硕士、本科培养及工程博士、工程硕士、企业工程师培训、国际联合培训等方式,每年面向武汉市培养2000多名微电子产业设计、工艺开发、封装测试等研发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已经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东北大学、法国南巴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和新加坡数据存储研究院等在微电子工程、存储领域等建立了国际教育合作关系。
东湖高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被列为全国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高新区计划以武汉新芯为平台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预计投资200亿美元,达到30万片/月产能规模,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存储器公司。为此,高新区正在制订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政策,成立了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全面启动了产业链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