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上午,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关柏鸥教授受我院孙琪真教授的邀请,在南五楼612会议室做了题为“双频干涉型光纤激光传感技术(Dual-frequency interferometric fiber laser sensing technologies)”的学术讲座,光电学院和国家光电实验室的部分老师和研究生积极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关教授首先对当前工程应用与灾害预防等领域对传感器的需求进行了概述,并就双频干涉型光纤激光传感器相对于其它类型传感器的优点进行了阐述。接下来,就双频干涉型光纤激光器的制备方式,激光器对外界参量的响应特性,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调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光纤激光水听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计、磁场传感器和静水压力传感器。最后,就传感器的复用和拍频的调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报告结束后,关教授同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了泵浦光对拍频稳定性和复用容量的影响、拍频的测量范围、传感器拍频信噪比等问题,会场气氛活跃。关教授的报告对于我院的相关研究领域有极高的借鉴意义,本次报告达到了预期的学术交流效果。

报告人介绍:
关柏鸥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现任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光纤器件、光纤传感技术、生物光子学、微波光子学方面的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132篇,被SCI他引1300次,获第五届欧洲光纤传感器会议最佳论文奖,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30次,光纤传感器技术成果应用于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香港青马大桥和香港九广东铁监测。曾任第二届亚太光学传感器会议(APOS2010)大会共主席、第五届亚太微波光子学会议(APMP2010)TPC共主席、第十届光通信与网络国际会议(ICOCN2011)大会主席、第四届特种光纤国际会议(WSOF2015)大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