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日上午10点整,受我院刘欢副教授邀请,国际嗅觉与化学传感协会(ISOCS)的创始人及其指导委员会成员、德国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uebingen)物理与理论化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Nicolae Barsan博士在南五楼606会议室开展了题为“纳米结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技术(Basic understanding of gas sensing with nano-structured Semiconducting Metal Oxides)”的学术讲座,
基于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功耗低和易于阵列集成化的特点,在众多场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监测住宅楼宇中爆炸性气体的泄露程度或者是居室、轿车内气体污染物的浓度。Barsan博士1984年起就开展了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目前在国际气体传感器应用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讲座现场,Barsan博士以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前景,并结合其近年来在CO气体探测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原位表征技术在气体传感器研发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气体传感器研究在Science和Technology两个层面的内在关联。讲座结束后,Barsan博士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讲座中的内容及重点提到的原位表征技术和湿度对传感器的影响,大家提出了很多积极的思考问题,Barsan博士也从容有趣地给予详细解答,现场学术氛围颇为浓厚。
Barsan博士此行还访问了我院“红外传感”交叉团队实验室,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学术指导,参加讲座除了我院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外,还吸引了我校材料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相关师生,相信本次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可以进一步推动我院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