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公布了83名新晋院士及16名新晋外籍院士名单,我院校友汪立宏当选。汪立宏现为加州理工学院医学工程与电子工程Bren特聘教授,因其在光声生物医学成像及超快成像领域的突出贡献而当选。据悉,他的突出学术贡献在于发明了可在活体内进行分子和功能成像的光声显微成像技术。据悉,他的突出学术贡献在于发明了可在活体内进行分子和功能成像的光声显微成像技术。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校长丁烈云向汪立宏校友表示祝贺。

美国工程院称当选为NAE(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对于工程师而言是最高的专业荣誉。这一荣誉奖励那些“在工程领域内从事研究、实践和教育并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以及“对新的技术领域起到开创作用、在传统工程领域具有突出贡献、或者是在工程教育中开发或者采纳了创新方法的学者”。
汪立宏,198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获光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光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德克萨斯德克萨斯州休斯敦Rice大学博士学位,其导师为诺贝尔奖得主。现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医学工程与电子工程Bren特聘教授,工程科学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自1999年起,汪立宏与骆清铭教授、Valery Tuchin教授一同担任PIBM国际会议主席。他同时还担任国际生物医学光学学会(IBOS)主席,是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AIMB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光学学会(OSA)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士,是生物医学光学(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期刊主编。

汪立宏教授致力于生物医学光学成像研究,撰写的《Biomedical Optics: Principles and Imaging》是生物光子学领域最早的教科书,并获得Joseph W. Goodman著书奖。他发表了超过470篇期刊论文,做过460场邀请报告,引用超过五万三千多次,h因子114。他的课题组率先报道了功能光声层析成像、三维光声显微成像、光声内窥镜、光声报告基因成像、光声多普勒效应、通用光声重建算法、压缩超高速摄影术等。荣获NIH主任先驱奖和研究转化奖、OSA C.E.K. Mees奖章、IEEE技术成就奖、IEEE生物医学工程奖、SPIE Britton Chance生物医学光学奖等荣誉。荣获瑞典隆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曾担任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主编。
据了解,在2010年,同为我校校友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也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与国家科学、医学院同属于美国国家学院,是美国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成立于1964年12月,是世界上极有影响的工程院之一,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领域专家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该机构授予在工程研究、实践以及教育领域成就卓著的学者,选拔院士时极其严格,每年增选院士人数均“不超过上年度院士总数的3%”。